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深入践行“三下乡”社会实践精神,切实了解上海乡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数据科学学院“沪乡寻迹”乡村振兴调研团在辅导员的精心组织下,八名学生踏上了为期数日的沪乡探索之旅。
(一)葫芦藤下,非遗激活乡村经济
8月18日,调研团首站抵达闵行区浦江镇汇东村。这个曾以传统水稻、蔬菜种植为主的村落,如今因葫芦产业而焕发新生。村副书记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汇东村通过“非遗+农业”的创新模式,将葫芦种植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路径。学生们漫步在葫芦藤蔓缠绕的乡间小道,亲眼见证了形态各异的葫芦如何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二)匠心独运,葫芦非遗基地探秘
8月19日,调研团深入汇东村的葫芦非遗基地,这里不仅是葫芦的种植园,更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的火花地。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葫芦从选种、种植到雕刻、彩绘的全过程。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尤其是葫芦雕刻区,学生们被那些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吸引,纷纷拿起刻刀,在指导下尝试雕刻,体验了一把“指尖上的非遗”。
(三)水乡画卷,乡村美景入眼帘
8月20日,调研团转战被誉为“最美乡村”的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一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进入了一幅动人的水乡画卷。清澈的河道蜿蜒穿过村庄,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学生们沿着河岸漫步,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不时停下脚步拍照留念。牌楼村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还注重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村里建起了文化礼堂、图书室等公共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展新颜
8月21日,调研团来到了牌楼村的千亩蔬菜基地。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智能化灌溉系统精准作业,科学化病虫害防治技术保障作物健康生长。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牌楼村的蔬菜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五)文化瑰宝,浦东风情尽展现
8月22日,调研团走进了浦东非遗展馆,这里汇聚了浦东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到生动的民俗表演记录,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浦东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仔细观赏了绒绣、瓷刻、传统医药等非遗项目,被这些文化瑰宝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所震撼。随后,调研团前往七宝皮影艺术馆,展厅内陈列的各式皮影藏品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从细腻的雕刻工艺到独特的造型设计,每一件皮影作品都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让学生们对非遗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六)笔墨间,品味淳朴艺术
8月23日,调研团参观了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展。一幅幅出自农民之手的作品,以朴素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变迁。学生们在这些画作前驻足良久,被画中流露出的淳朴与自然所打动。
本次“沪乡寻迹”乡村振兴调研团,共有8名学生参与。此次沪乡之行,不仅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上海乡村的美丽蜕变与蓬勃发展,更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与决心。学生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