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逐梦者:禹果同学的"多元"成长方程式
前言:
自建校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以下简称“上外贤达学院”)始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使命。通过国际化课程体系对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与多所世界名校建立合作,通过“外语+”“数字+”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新文科建设,深化推动国际化办学。上外贤达学院优秀毕业生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众多世界顶级名校、全球500强名企、金融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各国驻华使领馆等都有贤达学子闪亮的身影。
“奋斗Da青年”专栏,通过讲述各学院优秀学子的学习成长故事,展现上外贤达学院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的教育底色。他们或深耕学术赛道,或探索文体艺术,或投身国际交流——这正是贤达育人成果的生动注脚。未来,愿更多青年学子以奋斗为桨,在贤达这片育人的热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本期Da青年
XIANDA YOUTH
禹果
数据科学学院2023级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23级1班
GPA:3.82
跨校辅修: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
所获奖项
项:
2024/7 -- 第十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 省赛三等奖
2024/7 2024年第九届数维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 三等奖
2023-2024 --上海市奖学金/上外贤达学院 数据科学学院 一等奖学金
2025/2 -- 第三届全国ETF模拟投资菁英挑战赛高校组 优秀奖
素质拓展类奖项:
2023/12 -- 上外贤达学院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内决赛成长赛道 优胜奖
2023/12 -- 国际交流学院“外语+”国际创新文化月 “外语+艺传文旅”多语种文创直播大赛 人气主播奖/二等奖
2024/6 -- 上外贤达学院阳光体育大联赛 “贤达阳光杯”游泳比赛 女子25米蛙泳 第三名/女子25米仰泳 第二名/团体4x25米接力 第三名
PART.01学术深耕篇
Q: 为什么会选择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A: 选择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响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同时基于我们学院鲜明的教学特色与我个人职业规划的深度契合。在上外贤达学院学习期间,学院的课程设置的非常全面,以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课程,还有程序设计、数据科学导论、回归分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同时也包含了大数据分析实训、数据可视化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课程。同时依托学校建设的新文科实验教学中心,配有大数据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商业分析实验室、云计算与区块链实验室等,为我们提供了沉浸式的实训体验。
入学两年来,我参加了各种竞赛和案例教学,这些经历让我在真实场景中锻炼了自己的技能。通过以赛促学,我的专业能力提升了很多。未来,我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用数据赋能决策创新。
Q:你认为该专业最具挑战性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A: 我认为本专业最具挑战性的核心能力是数据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大数据不仅仅是处理海量数据,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这需要我们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模型,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
Q:为什么会选择辅修金融专业的课程?
A: 选择辅修金融学,对我来说是一个将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绝佳机会。金融领域对数据的依赖性非常强,大数据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实际情况往往复杂多变,关键是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何在不同场景下灵活运用数据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在辅修过程中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的重点。这不仅仅能够训练我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将来处理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Q: 能否分享有效的跨学科学习方法?
A: 我认为跨学科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将不同学科孤立看待。随着我们不断深入学习,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专业其实有相通的地方,甚至可以在互相的教材里看到对方的身影。比如,我经常会在金融学的书籍中看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或者在自己主修的大数据专业书籍中看到金融领域的案例分析。这种交叉现象让我意识到,学科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通过融会贯通来加深理解。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把它们相互结合起来,这样反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每个学科都像是观察世界的不同滤镜,叠加使用才能看到更完整的真相。
PART.02实践突破篇
Q: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中,在红色记忆与数据分析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在这段实践中你学到了哪些?
A: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中,我们团队围绕所挑选的红色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周密的实际考察活动。我们考虑了影响红色旅游发展的多种因素,对各红色基地所在位置的人流量、时间段以及各区域的GDP等关键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禹果同学(左2)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不仅让我对红色旅游这一领域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让我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了自己的多种能力。同时,通过这次实践,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明白了理论知识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PART.03跨界成长篇
Q: 从多语种文创直播到游泳赛场到半马全马,这些看似与专业无关的经历对你个人发展产生了哪些潜在影响?
A: 尽管直播与游泳赛场看似跨度巨大,但它们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逻辑规律。游泳不仅是奋力拼搏的体现,更包含丰富的运动学知识,这些对提升游泳成绩至关重要。而直播中虽无明确公式,却也有热度和行为背后的规律可循。这些经历让我领悟到事物背后的运行逻辑,学会了在不同情境中寻找和应用规律,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Q:你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如何打造独特的"专业+"竞争力?
A: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打造独特的“专业+”竞争力,首先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仅限于专业内是不够的,还需主动拓展跨学科知识,打破专业壁垒,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积累经验,实践中的挑战能够锻炼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禹果同学作为志愿者参与2024年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与2024年上海全程马拉松
此外,创新思维也非常重要,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尝试新的方法和模式。最后,加强团队协作和保持学习热情也是关键,与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合作可以整合各方优势,而关注行业动态、持续学习新知识则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新时代大学生应积极拥抱跨学科的挑战与机遇,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专业+”竞争力,在多元领域中绽放光彩。
PART.04未来展望篇
Q:通过辅修金融学专业,你打算未来计划如何整合大数据与金融学的双重优势?
A: 未来,我计划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大数据与金融学,将它们打造为我的核心优势之一。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金融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希望能够以此为起点,逐步探索更多领域。持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为拓展新的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Q: 作为首届职业规划大赛获奖者,您目前的职业画像是否发生了变化?理想中的职业场景是怎样的?
A: 在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之后,我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选择。最初,我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框架,认为一定要在某个特定领域内深耕。然而,通过比赛和后续的实践经历,我逐渐意识到,职业发展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而是充满多种可能性的探索过程。
理想中的职业场景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我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跨学科背景的工作环境。我希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社会创造价值。无论是从事金融科技、数据科学,还是其他新兴领域,我都希望能够在一个充满创新和挑战的环境中,与团队一起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PART.05想跟学弟学妹说
Q: 3.82 GPA、多项专业比赛获奖、3项体育奖牌、跨专业辅修等多赛道并进,能否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你的时间管理法?
A:在面对众多任务时,我很容易因为事情太多而遗漏某些事项。为此,我随身携带一本计划本,将提前安排的事情和当下要完成的任务记录并规划在上面。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时间轴,明确任务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节点。
将任务可视化后,我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每当我完成一项任务,我都会在计划本上做个标记,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我的成就感,还能激励我更加高效地完成后续任务。同时,这种可视化的记录方式也让我能够定期回顾和总结,发现时间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和任务完成质量。
Q:对同样想尝试跨校辅修的学弟学妹,会给出哪些关键建议?
A: 跨校辅修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决定,在选择辅修专业时,要慎重选择自己想辅修的专业。辅修课程会占据额外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确保自己能够在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因为时间冲突而影响学习效果。建议提前规划好每周的学习时间,合理分配精力。
一旦决定辅修某个专业,请不要放弃。辅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比如课程难度大、时间紧张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充分思考后做出选择,并在辅修的过程中坚持到底,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成长。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下去,终会到达终点。